神器集
今日推荐最新收录神器合集博客评测
那些年纪轻轻就开始创业的人最后怎么样了?
神器集
>
文章分享
>
创业故事

那些年纪轻轻就开始创业的人最后怎么样了?

来源:Echo的设计笔记

作者: Echo

创业是一个失败率极高的事情,没成功的话,会给生活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。

那么为什么还有多人选择创业呢?

大部分情况是当工作遇到了瓶颈,即使换工作都无法提升,这时候可能会尝试通过创业换一个新赛道,提升自己;

亦或是上班的收入无法维持自己收入高速增长的需求,同时看到更好的机会和机遇,这时候就会尝试创业之路。

下面3则小故事都和创业有关,希望你能喜欢。

01

大二的时候,我开了一家淘宝店。在做淘宝店的期间,我的世界只有淘宝店。当时的梦想就是以后毕业,开一家天猫店铺。

当一个人从事某种行业的时候,仿佛整个世界只有这个行业。沉溺于一个行业,会让我们的认知变得单一,失去对整个世界的判断。

到了大四,面临着就业问题,我带着仅剩的几千块钱来到广州,和以前长期合作的一个供货商见面,准备一起做生意。

和供应商仅限网上认识。现在想想,一个没有出过社会的人从湖北跑到广州见一个陌生人,不经捏了一把汗,当时我的胆子太大了,完全没有安全意识。

当年我自以为精通淘宝seo搜索规则、直通车质量分权重逻辑、淘宝客的规则逻辑玩法等。和别人一起合伙做淘宝,我有信心做出一些爆款出来。

当时我和供货商朋友从简单的女装做起,前期一起去工厂定制衣服、找摄影棚给衣服拍照,去工厂拿货。

我们通过高性价比女装冲销量来提升店铺的搜索排名的策略。经过一个多月努力,店铺销量每天保持在一百件,但卖的东西太便宜,没有利润,还持续亏钱。

那两个月,我一个人在广州,每天想着怎么将淘宝店做起来,还每天煎熬焦虑,好多同学们都找到了体面工作。而我每个月只有支出没有收入。住着环境特别差的农民房,吃着很便宜的饭菜,这些都是为了减少支出。

那段时间,整个人颓废的不行,像刚从工地干活回来似的。一点都不像一个大学生。

干了两个月,快毕业答辩了,我回到了学校。之后找了一份工作,老老实实的上班,虽然过的平凡,但是每个月可以存点钱。也不用爸妈操心了。自己也在刚毕业第一年学到了很多东西,得到了较大的成长。

现在想起来。毕业前几年是最宝贵的时期,快毕业时,我只懂了皮毛,我却以为我什么都会了,其实是无知者无畏。终究是井底之蛙。

在公司上班,我们上班为公司提供个人价值。我们从公司获得两份报酬:

1.公司付给我们薪水,给我们工资。

2.我们通过公司的项目能快速成长。为我们以后的职场变得更好。

但是大部分人只是以为公司给我们工资,慢慢的态度变得消极,反正就这么点工资干多干少都一样,为啥不混日子呢?这种想法是有害的。其实我们在公司获得更快的成长这个价值远高于工资。

这也就不难理解,在公司成长很快的人,可以去更好的公司做更好的项目获得更好的职级。

所以对于刚毕业的人来说,从概率上来说,进入公司学习远比创业要好得多。


02

前同事

准确的说不是我的前同事,是我弟的前同事,他以前是腾讯的的产品经理,从腾讯出来后,和我弟在一家公司上班。

在上班期间,他利用业余时间做共享电动车项目。

当时共享单车正在风口上,ofo和摩拜的融资以创纪录的形式不断地刷新融资市场的认知。

既然共享单车站在风口,那么对应的电动车是不是也有机会,市面上还没出现稍微大点的共享电动车的产品,所以他在兼职做这个项目。

他花钱租了几个办公位,周末邀请公司同事去办公,由于他自己也不舍得投入,就以入伙的方式,邀请我弟弟(后端)和一个前端一起做共享电动车产品。说的是融到资之后就给他们期权。这种口头协议,显然没什么诱惑力,我弟和开发后面都没去。

后来这个产品经理辞职了,将全部积蓄都放在了创业项目上,第一个共享电动车失败了。

第二个创业项目是上门回收,也没做起来,还在坚持。他工作多年所有的积蓄也消耗殆尽,一直没有融到资,现在还在咬牙坚持。

下图是我和我弟关于这个产品经理的聊天记录。

创业我简单分了下,可以分两种, 第一种是前期烧钱融资模式,第二种是从开始就不断赚钱,拥有稳定的现金流,不需要融资。

第一种类似摩拜、ofo、滴滴这种模式。这种风险高、规模大、门槛高。但是成功后就能获得难以想象的高收益。甚至瞬间成为几十亿上百亿的富豪。

第一种风险极大、一般这种创业团队都是有深厚(明星)的背景。只有这样VC创投圈才会青睐他们。融资概率才会高。最后几百上千家只能存活一到两家。

走第一种模式,一般都是实现财富自由,不会为了钱发愁的人才适合做。显然我弟前同事不具备以上的任何一种条件。

我弟前同事做的项目没有任何创新。共享电动车因为成本问题和风险度,导致共享电动车注定无法大规模的铺开。

他的第二个项目上门回收也是一个没有意义的产品。几年前O2O大行其道,上门理发、上门美甲、上门做饭、上门按摩等等都相继死去。

上门服务因为其低效率的商业模式被市场所检验,同时他产品的需求并不是一个刚性需求。这种需求的产品注定是失败的。

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想通过融资实现财富自由,不是很现实,我觉得创业通过第二种方式,肯定会更好更稳一些。一开始做就赚钱,并持续深耕,从而越做越深,形成自己的行业壁垒,这样的创业风险低,可控性强。

03

国外的设计师

几个月前,我加了一个国外(华人)的设计师朋友。

华人设计师开始加我的时候向我请教,要不要读个研究生,我当时是不建议设计师工作几年后再读研究生。

在设计方面,研究生最大的优势是校招,毕业几年后在读书,会错过三年的黄金期,现在互联网发展太快了,学校的专业技能和工作中存在相当程度的滞后感,三年之后整个互联网行业都物是人非了。

后面他从上一家公司辞职之后,想做一个APP产品,设计师都有做产品的情怀,想都通过做一个产品来体现个人价值。

他想做一个IM产品,解决目前像微信、Messenger等即时软件低效率群聊的问题,方便用户快速沉淀找到想要的信息。

我当时给他的建议,别做,做出来注定失败。因为IM产品冷启动特别艰难,让用户完成关系链的迁移成本特别高,没有几个用户愿意。

我还给他举例国内公司全力推广的来往、闪聊、飞聊、聊天宝等IM产品都失败了。同时一个设计师做出的产品,没有庞大资金的支持,研发和运营跟不上更加无法成功。

他说他调研一些用户,用户都觉得这个想法很好,他们愿意使用。我说用户口头给你的肯定,一是为了出于熟人友情,二是他们口头答复没有任何成本,当让他们下载并使用的时候,他们肯定就不愿意了。这种调研无参考性。

后来这位设计师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调研和开发沟通,尝试做这个产品,但是后续和更多人的交流中,放弃了做这个app的想法。

这位设计师说的这种产品形态,有点像知识星球。但是和知识星球的差异点还很大,知识星球能做成功本质上源于通过吸引KOL变现带动普通用户入驻知识星球,完成知识星球的冷启动。这也是知识星球成功的地方。

知识星球走的是偏论坛性的交流付费模式,而微信、Messenger走都是即时通讯模式。差异化也是知识星球成功的一个因素。

这个设计师的产品形态没有KOL助力,就无法吸引大量的用户使用产品。完全依靠用户进入形成自己的关系链,肯定会失败。


后记

创业的目的是什么?

估计很少有人说是为了改变世界吧,当然不排除某些天才之人就抱着这个想法。更多人的目的是为了赚更多钱。

如果是为了赚更多钱,那么创业最重要的是先想好商业模式,看看自己设计的模式能不能跑通,并能赚到钱。不能为了创业而创业。

对于创业者来说,越是专注于细分领域,那么成功的概率也就越大,极致地专注,专注于细分领域并成为第一,那么就会很成功了。

很多人觉得创业就需要做平台,需要做个网站、App或小程序等等。这种想法是错误的。这些都是其中的手段。不能陷入了为了创业而创业。

创业最重要的是想清楚自己擅长什么?如果自己擅长写作,完全可以创业做自媒体,甚至一个公众号就够了。

只要公众号做大,并有一套完整的商业模式,这也是创业。

所以创业不限于任何形式,创业的本质是创造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商业运行模式,有了好的商业模式,那么剩下的就是专注并努力执行并优化。